在建筑工地的日常管理中,材料管理是确保工程质量、控制成本和保障施工进度的关键环节。一个完善的材料管理制度不仅能够提高材料使用效率,还能减少浪费和损耗。本文将从材料采购、验收、储存、使用及回收等多个方面,详细阐述工地材料管理制度的分项内容。
供应商资质审核:采购A、B类材料必须对供方进行评价,C类材料可不进行供方评价,由项目部比选确定。
评价标准:根据对工程质量及环境安全要求的影响程度,分别对A、B类材料供方进行打分评价。达到70分(含70分)以上为合格供方。
定期复审:物供部将合格供方信息编列《合格供方名单》,每年度组织对材料供方进行一次复审。
计划采购:用料部门需填制《物资申请计划表》,经科室负责人签字,经理或分管领导审批后报材料科统一采购。
招标采购:对于数量大、占用资金较大的机械、材料要及时进行招标并签定供货合同。
价格比较:材料的价格要进行多方比较,定价时必须由经理或分管领导参与定价。
材料进场验收:材料进场必须以施工用料计划为准,严格进行验收并做好验收记录,有关资料(送料凭证、合格证、材质证明等)必须齐全。
质量检验:对到货材料的名称、规格、型号、质量、数量等进行验收和核对,对所购置的材料进行抽检,并填写入库记录。
初步验收:材料到货后,仓库管理员要和保卫人员共同清点和验收。
复验:各级主管领导或部门认为有必要时,可对入库材料进行复验,如发现与入库情况不符的,将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分类存放:材料进场后及时入库,并在库房内配备消防安全设备,分类码放。
安全措施:对于易燃易爆危险品,应远离火源,按照规定进行专门存储;对于容易受潮、变形的材料,则应确保储存环境的湿度和温度控制稳定。
定期盘点:每月定期盘点,并做出盘点结果报表送公司领导审批。
库存记录:出入库登记表是每月盘点的主要依据,一定要严格按照要求填写,字体要清晰,并要严格保管,不能遗失。
专人领取:凡今后要领取使用的原材料的班组必须是指定的正副班组长才能领取,否则,保管员可以拒绝发放材料。
限额领料:现场材料的使用必须以施工定额为依据,以单位工程为单位,按分部分项工程限额领用材料。
监督与检查:在限额领料单上注明班组完成该分部分项工程所需用的材料限额数量,为班组实行干前预算,干中核算,干后结算提供了依据和标准。
材料节约与浪费处理:对于节约材料的班组给予奖励,对于浪费材料的班组进行处罚。
以旧换新:凡是出库的机械、设备、工具及其他相关材料,如需重新再次领取的,除经审批手续外,尚要实行以旧换新、以坏(劣)换优的制度。
废旧物品处理:对于能够再利用的废旧物品应坚持利用,不能再利用的必须由机料科统一做价,按市场价回收处理。
回收记录:所有废旧物品的回收利用,各用料单位无权擅自销售和处理,必须由机料科统一做价,按市场价回收处理。
责任追究:如果各劳务队伍发生私自处理下角料和残料的,一经发现按市场废品回收价格的200%计算,由财务科收回该款项,并追究其责任。
数据清晰:借助信息技术手段来管控,合同、请款审批流程化,下单、出入库全自动,无需大量人工,可有效解决对账难、数据不清、数据错误等问题。
提高效率:众和软件内含物资管理模块,利用多个个性化表单记录采购、库存、出入库等信息,数据清晰,可用于对经营情况进行分析总结,提高资金流动率。
系统选择:选择适合的材料管理软件,如众和软件,能够有效提升材料管理的效率和准确性。
培训与应用:对材料管理人员进行系统操作培训,确保系统能够有效应用于日常材料管理工作中。
工地材料管理制度的分项内容涵盖了材料采购、验收、储存、使用及回收等多个环节。通过严格的供应商选择与评估、规范的采购流程、细致的验收标准、安全的储存环境、合理的使用监督以及有效的回收管理,可以确保材料的质量和使用效率,减少浪费和损耗。同时,借助信息化管理手段,可以进一步提升材料管理的效率和准确性。这些措施共同构成了一个完善的工地材料管理制度,对于提高工程质量、控制成本和保障施工进度具有重要意义。
相关资讯:
上一篇:施工现场工程环境保护措施
2025-07-30
2025-07-30
2025-07-30
2025-07-30
2025-07-30
2025-07-30
2025-07-30
2025-07-30
2025-07-30
2025-07-29